教育整顿征文丨心愿
编者按:
本文全文刊载于《山东法制报》
作者:滨州市中级人民法院,王琳
天若有情天亦老,人间正道是沧桑。百年的雨雪风霜,百年的坎坷征程,万里长征、八年抗战、援朝救越、抵御封锁、抗击疫情,我们的党筚路蓝缕、披荆斩棘。在这条前人未曾踏足的崭新道路上,我们党也曾彷徨迷惘。十年文化浩劫的倒行逆施,也曾在人民心灵留下不可磨灭的伤痕,但我们的党知道何去何从。春天在严寒映照下熠熠生辉,一个中国梦,不是空喊口号和豪言壮语,而是坚定昂扬的信念和不忘初心的执著。
我何其幸运生于这样的和平盛世,不再为物质匮乏而精神萎靡,无需战战兢兢,恐惧突如其来的弹片将家园瞬间毁灭,更不必为民族解放、国家独立而呕心沥血,彻夜难眠。又何其遗憾生于这个和平时代,浴血奋战的顽强,同仇敌忾的激愤,硝烟弥漫的战场,我都未曾亲历感受。与日新月异的党和国家馈赠于我的幸福人生相比,我对于祖国而言太过渺小,微不足道。我能为这个时代做些什么?我的一生能够留下什么?
喜欢法官这个神圣的职业,崇高而庄严,肃穆且典雅,但是来法院后才知晓法官如此庄重称谓背后的心酸。从事民事审判13年,有过失望,有过委屈,有过不甘。没有优厚的福利待遇,缺乏社会的尊重信任,背负沉重的办案压力,更让人失望的是当事人怀疑的眼光和媒体有失偏颇的报道。
我知道选择法院就意味着选择了孤独,选择了清贫,选择了沉默,也选择了平凡。我一直渴望得波澜壮阔的生活、信马游缰的自由、纵横驰骋的潇洒已然遥不可及。但身穿法袍,胸佩法徽,就肩负着百姓的殷切期盼,守护着社会的公平正义,捍卫着法律的权威尊严。不能因个别当事人的误解而怨恨,不把个别媒体的炒作当作社会大众的心声。心装百姓,耐心释法,尽最大努力挖掘真相,在道德与法律间寻找平衡。让人民群众深切感受到司法的温暖,用生动的司法实践展现出法律的力量,不正是我孜孜以求的理想吗?
我注定不是巾帼英雄、铁腕女子,没有过人天赋、惊世才情,不会写就传奇人生。我只是平凡的女子,普通的法官,但我不愿粗粝的思维钝化细腻的情感,不愿世俗的琐碎消磨彼岸的期盼,不愿生活的沉重压倒理想的轻盈,不愿坠入平庸,再无飞翔可能。我要沿着法律信仰的荆棘路漫漫前行,以我的思考,我的行动,留下属于自己的微弱光明。
且慢,温顺如斯,纠结如斯,如何做好一名法官?如何将当事人支离破碎的陈述还原为法律真实?如何在情理法的交错中理顺论证逻辑?如何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复述艰深晦涩的法律?如何克制性格使然的感情用事、义愤填膺?面对婚姻的惨淡收场,亲朋的反目成仇,人生的飞来横祸,利益的恶劣角逐,如何保持一颗纯洁无私的初心?这些问题久久盘旋脑海,挥之不去。
的确,我远未达到一名优秀法官的要求,我的能力并足以匹配我的理想。但我愿用一生的时间学习做一名法官,一名合格的法官,一名优秀的法官,一名百姓认可的法官。我深知,事事难求完美,但全心全意做好一件事并没有那么难。
在党百年华诞即将到来之际,请允许一名年近不惑的法官许下卑微但虔诚的心愿,只盼望祖国百年华诞之时,我已经成为一名被百姓认可的好法官。